說實在話,沒想到一堂課竟然有許多專家幫忙解答疑惑,還有許多同學一起討論,實在難能可貴,能看到老師這麼努力幫我們尋找資源,我想大家也都獲益良多。
針對裡面幾個劉老師回答的問題感到恍然大悟,我想訪談內容已經有太多同學做詳述,就不多談重複性的東西,先針對我自己問的問題來回覆,沒想到真的是分成「嘗試期」、「改進期」、「維護期」三個時期,看樣子我沒耳背,呵呵!我想這樣的順序對教材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另一個劉老師不斷提到的重點,所有的課程要盡量與學生多互動,多聽聽學生的意見,我想這是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設計出來的教材我想才能最符合學生的需要,學習起來也會比較感興趣。
劉老師也提到了一點,美國學生從小就習慣上網找資料,所以從小大家已經是上網學習為生活本身的一部份,如過說有困難的話還是在自我學習及時間管理上,我想這就是因為每個國家的教育制度與民族性的差異,所以常常也會跟國外的朋友聊到,其實國內跟國外學生最大的差異,就是獨立學習的能力,因為我們已經習慣由老師提供資料,所以往往到高等教育之後,會比較落後國外的教育水準。
接著提到高度學術自由的問題,劉老師提到的範例讓我覺得相當有趣,如果我們也有機會嘗試這樣的課程設計,我想應該會非常有趣,而且感覺相當彈性。
其實台灣要能好好推廣線上教學,我想很多東西必須從政策與基礎建設開始,一方面是台灣在這方面的技術支援團隊還是不足,而且教師推動動力讓人看來興致缺缺,或許是應該先由更專業的人士來設計一個模型,再讓教師進行修正,而不是完全由傳統教師設計,這對他們來說也是相當大的負擔,在來還是台灣在教育方面的經費仍顯不足,這就是政治面因素的問題,不予以討論。
1 則留言:
政治經費以外, 其實例如台東大學有教育科技組,就可以成立一個學生團隊,幫助其他老師作課程數位化/網上化的工作啊, 從作中學. Dr. Liu 的經驗全是實戰經驗,可不是從書本中啃出來的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