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Dr. Liu回應心得

說實在話,沒想到一堂課竟然有許多專家幫忙解答疑惑,還有許多同學一起討論,實在難能可貴,能看到老師這麼努力幫我們尋找資源,我想大家也都獲益良多。
針對裡面幾個劉老師回答的問題感到恍然大悟,我想訪談內容已經有太多同學做詳述,就不多談重複性的東西,先針對我自己問的問題來回覆,沒想到真的是分成「嘗試期」、「改進期」、「維護期」三個時期,看樣子我沒耳背,呵呵!我想這樣的順序對教材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另一個劉老師不斷提到的重點,所有的課程要盡量與學生多互動,多聽聽學生的意見,我想這是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設計出來的教材我想才能最符合學生的需要,學習起來也會比較感興趣。

劉老師也提到了一點,美國學生從小就習慣上網找資料,所以從小大家已經是上網學習為生活本身的一部份,如過說有困難的話還是在自我學習及時間管理上,我想這就是因為每個國家的教育制度與民族性的差異,所以常常也會跟國外的朋友聊到,其實國內跟國外學生最大的差異,就是獨立學習的能力,因為我們已經習慣由老師提供資料,所以往往到高等教育之後,會比較落後國外的教育水準。

接著提到高度學術自由的問題,劉老師提到的範例讓我覺得相當有趣,如果我們也有機會嘗試這樣的課程設計,我想應該會非常有趣,而且感覺相當彈性。

其實台灣要能好好推廣線上教學,我想很多東西必須從政策與基礎建設開始,一方面是台灣在這方面的技術支援團隊還是不足,而且教師推動動力讓人看來興致缺缺,或許是應該先由更專業的人士來設計一個模型,再讓教師進行修正,而不是完全由傳統教師設計,這對他們來說也是相當大的負擔,在來還是台灣在教育方面的經費仍顯不足,這就是政治面因素的問題,不予以討論。

5/24部落格統整

佩貞
佩貞參加了一場研討會,在經過這堂課的薰陶之後,他認為研究人員對遠距教學的認知有些問題,都太理想化了!!題目是~跨區視訊協同教學:對社會領域泥火山地理環境學習成效之研究
佩貞覺得~~研究者何必要克服"萬難",來進行這實驗呢?研究者認為遠距教學最重要成功因素是"教材",但佩貞認為除了"教材"外,重要的因素還有"教師與學習者間的互動"、"學生適不適合遠距教學"....等等,若是將教材設計的很好,沒有教師與學習者間的互動也是枉然,如何增進"教師與學習者間的互動"?有經驗的教學者傳統教學,會比任何方式教學來的更適合學習者。這都得教學者去仔細做"前置分析",什麼教學方式(法)才是最適合學習者的,使其達到最好的學習成效。

Comment:我非常認同佩貞的看法,因為教學並不是單方面的丟一堆資料出來給學生研讀,在沒有基礎與互動的情況下,丟一堆資料只會讓學生囫圇吞棗,對學生沒有實質上的幫助,與其每天想著如何用最新的科技產生不一樣的教材,不如好好想想教學的本質是什麼?製作出來的新教材是不是評估過教學成效呢?就如同我在課堂上常常說的,科技天天在進步,教師真正在注意的是好好使用科技,而不是被科技所操縱,教育的意義在於讓學生踏實的學到東西,而不是一堆華而不實的科技洪流下的產物。


偉堯
這次的主題在混成式學習的討論,在自己提的議題裡,我想了解「混成式學習適用的學習階段為何?」的問題,很想知道實際的其他經驗與答案。畢竟,各方資料都顯示在職場的訓練上效益頗大(讓我不難想像,難怪現在有許多的企業教育訓練機構的蓬勃發展;ex. 地球村之類的...),但更想實際了解應用在學校教育中的可行性。在Dr. Liu的訪談中,所談到的經驗是以大學生為主,那麼,似乎可以感受到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師的教材準備與學習成效有相關,在國小、國中的學生都還是處在他律的階段,如此不同形式的學習成效如何?我自己有個見解,如同市區與偏遠地區繳作業的情形一樣,隨著地區性的不同,能夠做到的程度也會跟著不同。市區的孩童下了課有安親班,回家能有家人的關注,作業的完成度極高;而偏遠地區的孩童卻是差距甚遠,甭說完成作業了,甚至連作業都會不見。混成式學習似乎也是這樣,在他律的階段,不管如何培養自律,似乎都是有限。高中、大學階段可能是較能實施的階段,但卻也要能搭配風俗民情,產生適域性的課程配套。

Comment:就偉堯提到的實際經驗的狀況來說,確實在目前可以在許多企業訓練中,可以看到相當不錯的成果,不過在真正的教育體系中,我想還是受限於經費的問題,畢竟除非是高等教育,否則要耗費大量資金建置硬體與軟體,對國中小教育應該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所以我才會認為混成式教育可以定義為整合式教育,必須根據民情與狀況適時調整。





博忠
創新與傳統的變革
合作教學法是我們師資培訓時會討論到的一種教學方法,合作學習也是學習方法中的一種,這幾週以來,Grace老師在分組報告中發現了這個問題,分組的成果報告似乎只是將個人的資料加以連結,比較沒有統整的論點、分析、探討與結論,而學長對這部份的看法如下:
一、台灣學生從小的教育模式就是個人作業、成果報告。二、小組合作報告通常習慣由老師分配,若由同學自行分配則報告會被切割成數等份,且會缺少統整的部份。三、基於尊重彼此意見的原則,通常統整的人較不會去刪掉同學的文章,且論述性的報告不同於數理的結果,有時結論是很多面向的。
另外針對耀德提出來所謂無窮迴圈討論的問題,博忠學長認為在職場上我們常希望能夠在每次的開會後,或是研習後會馬上對自己的工作有立即的解決效果,但是通常得到的答案是空泛的,沒有結論的,立即性效用雖少,但是長久的累積就可以是很好的知識寶庫了。
另外學長想知道雅琇學姊po了一個美國學童利用百元電腦進行教學的照片,讓他覺得很有興趣,想去知道它的動機與實施結果是如何?

Comment:學長對台灣教育實行合作學習有自己的看法,我也認同這樣的看法,其實我覺得這跟民族性也有很大的關係,或是長久以來教育制度與習慣的關係,讓台灣教育習慣這樣的形式,我想這可能是短時間比較難以改變的。另外針對我所提出來認為常常流於討論一個無止盡的無解議題的問題,我想我心中自有圭臬,也感謝學長提出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良多。對於雅琇學姊PO的實行百元電腦的政策實施情況,可能還要請有注意到更多資訊的同學一起分享。


雅琇
學姐認為耀德所提出來的”整合式學習”與書中談到的有所差異,書中明確的指出本書的定義為面授與電腦中介的結合,而非全指教學法的整合,所以....這又是陷在無窮迴圈裡了嗎?另外學姐也認為DR.LIU的訪談幫他獲得許多問題的解答。

Comment:關於學姐提出來整合式學習的問題,我一開始就有提到我先跳脫書中討論的定義,自己另行給Blended Learning不同的看法與定義,所以是與書上的定義分開討論,不全然就書上內容進行鑽研。





老師
1.作業繳交時間似乎過於急迫,造成兩個問題1)當週統整的同學無法作業,2)我無法保證每次都能在上課前『速讀』大家的作業,進而作為上課的依據和調整。考慮以後 (不是這學期啦) 可以規定在每週上課24 小時前繳交,這樣不但方便統整的同學,也讓大家有時間閱讀彼此的文章等,增加課前的準備。同學們覺得我這個想法可行嗎?
2.學期一開始一下子太快的介紹了太多的工具,以後必須一個一個循序漸進的介紹。學校正規教育只是一部份,非正規教育更是重要。當沒有人將所有的講義、作業整齊的呈現給你,當你必須自己從浩瀚無垠的網路中節選東、節選西時,也許你們就會了解這學期使用的工具可能是『真實世界』中很普通的東西罷了。
3. 工具必須有相當的使用經驗後,才能體會個中的易、同、優點、缺點,然後根據個人喜好、使用目的等,作最好的選擇。至於 blog 和 discussion forum ( 例如 google group 等) 是否重複性太高,我讓同學自己決定。畢竟讓同學試用不同的工具也是課程的目的之一啊。但是 wiki 是不一樣的喔。
4. 修遠距的課,同學當然『必須』利用『工具』來『溝通』啊!這不正是『遠距』的意義嗎?同學在不同的地方,但仍透過網路,協調合作。如同 Jennie 在訪談中的補充:『在世界不斷的國際化、團隊化下,知道如何在虛擬空間中和同儕合作、溝通是一個地球村居民的必備技能』。


Comment:老師本週給我們的回饋,真的是說到心坎裡了,首先,就統整的部份而言,確實有這樣的問題存在,我自己本身雖然也是常常截止前一刻Po出來,但我不得不承認,如果有某些規定,我會更準時繳交,例如本週我必須做統整,因為每個禮拜三我必須在晚間十點搭夜車回台北,禮拜三我在網路前待到晚間九點,還是有些同學較為忙碌,尚未將心得上傳,我必須把資料帶上火車用NB進行統整,當然這是我個人工作因素所致,所以我該自行負責,只是如果能在上課前24小時全部繳交完畢,我想至少就我的情況可以在火車上多瞇個兩個小時,當然,隔天早上六點到台北,還是必須上線重新統整,但是因為時間較急迫,相對比較無法給同學多一點回饋。
再來是對於老師提到學校只是正規教育的一部份我也是相當認同,自我學習與社會教育對我們來說在以後會比學校教育更為豐富,就我的例子而言,即使以前從大一就在校外進行各式各樣的社會經歷(打工),那時候覺得自己在這部分能力已經相當不錯,沒想到,一跨出教育界,所面臨的學習與挑戰,更是讓人無法想像的,才真正覺得自己是井底之蛙,很多讓人完全沒有聽過的人事物一一在面前出現,那是種更大的挑戰與學習,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老師會給你機會,在外面誰會給你機會呢?我認為出去闖一闖會讓人視野寬廣的。
這學期上課用的工具方面,我覺得一開始老師在第一堂課說明了三種工具的使用法與功能取向,可是第一堂很多同學還沒加選,導致適應期的延長,不過我想有了這次經驗對往後的學弟妹與老師都能有很大的幫助,而這三種工具都有不同之處,一開始使用會覺得很雜,後來就了解老師找了這三種不同工作的原因。
我想這學期的課下來,大家對許多遠距的工具與涵義有了進一步的認知,也希望大家學完之後能好好利用囉!也更要把許多內涵的實質意義帶進冰冷的科技中,我想這樣才能增加它的附加價值。

期末作業大綱

題目:The distance is so far , but spirits are so close.

1.距離在哪裡?
(1)實體距離
(2)虛擬距離

2.衝擊與調適。
(1)衝擊與變化
(2)調適與磨合

3.它,改變了世界。
(1)OPPS
(2)百元電腦
(3)世界是平的
(4)教育的未來

4.人,改變了它,也因它而改變。
(1)過去
(2)蛻變
(3)未來



暫定,腦袋混沌,有靈感會再改,但大綱大致如此。

5/24上課心得

今天上課一開始大家在討論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老師也請我說說我的看法,我把我所看到的一些現象跟大家分享,當然,也提到同學的一些回應,只是自己似乎又用這個問題把大家帶到無窮迴圈,哈哈!後來也看到雅琇學姐在部落格這樣提醒,自己想想,我好像有點迷惘了,呵呵!

大家後來也討論我所說的無窮迴圈,其實我想大家好像有點誤解那種感覺,聽起來似乎又有點模糊,這樣說好了,我當然知道在不斷討論中可以激發出無限創意、無限解答,只是,我認為這是針對某些 "特定性問題",OK!Anyway,應該說很多盲點只是差了一個點,點破不值一毛錢,那個點往往就是很多討論性問題的癥結。不過也因為無限的討論與思維才能造成突破吧!應該這樣解釋。

嗯!到目前為止非常開心的,可以跟同學和老師討論一些想法,這堂課跟傳統課程真的有很不一樣的地方,真的很開心,大家也繼續努力囉....^^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混合式學習的定義
1.形式上的結合
2.方法上的結合
3.將線上學習與傳統面授的課程加以結合

線上學習與傳統面授的課程的區分
線上學習:主要由學生自主學習,課程可以是非同步、也不一定要師生相互面對。
傳統面授的課程:主要由教師主導一切,課程都是同步的、人與人相互面對的。

未來的發展
將兩種學習模式加以混合,慢慢減少傳統面授的作法,但不可消失,慢慢提高線上學習的比重,將原本獨立的兩種模式慢慢融合發展,讓它成為自然的學習模式。

實體課程與虛擬課程的差異
實體課程:是現場接觸的、可直接互動而沒有時間性的、多元媒介、以人為主體。
虛擬課程:有距離的、因為距離與時間差的關係而延長互動時間、以文字為媒介主體、使用電腦的工具的機率高。

使用混合式學習的原因
1.改變學習方法:將混合式學習從原本比較著重在丟大量的資源給學生吸收慢慢轉變為點對點的學習模式,以增加學習者的互動,並將學習重心轉移到以學習者為軸心。
2.可以增加時間和空間的彈性運用:混合式學習最主要就是增加了學習者的時間和空間,可以不用任何學習都受限於空間的距離與時間的無法配合,更可以自行有效運用時間來學習。
3.提高成本效益:可以用更短的時間達到更好的學習效益。


混合式學習即將面對的問題與挑戰
人與人間的互動:當科技越來越發達時,或是混合式學習應用越來越廣時,會不會造成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減少?

使用者權利與自我約束能力:因為在混合式學習學生具有較高的主動權,相對也是需要較高的自制力與充分的規劃,因此混合式學習對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較為要求,是不是又有什麼樣的規範方式呢?

支援與訓練的模式
1.教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在這樣的課程上
2.提供學習者能充分運用傳統式學習與線上學習的技術
3.改變既有的文化與制度來使用混合式學習
4.製作與各地文化符合的教材,讓大家接受度更高,也更快融合混合式學習
5降低數位化差距


我想在翻譯與文章的解說方面,許多同學都整理的非常優秀,那我就我個人觀點來說說我的看法,或許能讓大家有不一樣的討論。與其稱Blended Learning為"混合式學習",我更想定義它為”整合式學習”,我給它的定義是:為達成最佳的學習目標,以最合適的學習方式,用最適合的時間,應用恰當的學習技術,將正確的知識及技能傳遞給所有人。
事實上,就我的認識而言,Blended Learning是個新的名字,但不是件新鮮的事物,不少跨國公司早就結合這樣的方式輔助培訓,以應對組織學習訓練的挑戰,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混合式學習。“混合式學習”,顧名思義,是指將傳統的課堂面授和新興以網路為基礎的指導和學習相結合的訓練模式。 混合式學習的概念是基於這個理念:那就是學習並不是一蹴可及的行為,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採用混合式訓練比採用單一訓練方式能帶來一些優點:混合式學習的概念是基於這樣一種理念:那就是學習並不是一蹴可及的行為,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採用混合式訓練比採用單一訓練方式能帶來一些優點: 首先,混合式學習帶來的學習成效是顯而易見的,國外較早開展這種學習方式的諸多大學和公司進行了大量的混合式,對這些執行成果的調查顯示,混合式學習不但能使培訓更有效率,而且能使培訓更有效果。舉個例子:西門子公司在進行全球會計系統的更新時,面臨全球近10000名財務人員的培訓,後來以模擬訓練為主結合網路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成為最佳解決方案。再者,混合式學習模式能提升訓練課程實施的時間和成本。比如整合網路學習的方式,可以適當省下時間和場地、差旅等費用。最後,混合式學習模式擴大了學習的覆蓋面;使更多的人可以參加訓練,某種單一的訓練方式對目標群體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同步網路培訓(類似虛擬教室)就可以擴大學員學習的地域範圍,網路同步培訓就能擴大培訓時間和地點的選擇。

討論議題:是不是所有地區與國家都適合使用Blended Learning呢?有些國家較為落後,吃飯都成了問題,一下子就要他們直接利用這樣的方式來學習,會比全傳統式教學更適合他們嗎?會不會因為這樣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5/17上課心得

這一次上課,前半段都在討論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的心得

我讀的太少了(第一次只讀了15%吧),加上自己不喜歡在沒有徹底了解事物的情況下提出自己的拙見,所以上禮拜沒什麼說話,對不起大家了!

不過大家提到了幾個過去閱讀英文資料時就常常碰到的問題,自己也非常認同,首先是對關鍵字認知的差異,常常某些關鍵字要表達的意義,與我們原本腦袋裡的認知不同,不理解倒還好,誤解就慘了,很多時候更是兜了半天兜不出來,我想這也是語文能力的隔閡,或許多閱讀增加經驗就會有幫助了。

再來老師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老師說很多所謂將課程數位化,充其量只是把資料放到網路的教學平台上,事實上並沒有充分利用這些工作來輔助教學,我覺得這是比較遺憾',也是人性的弱點,或許很多教師會認為 "我用這套教這麼久,為什麼要數位化呢?只是多浪費時間、又反而是比較生澀的東西",這就是教學心態影響教學品質,即便有再好再新的科技工作,存在這種心態是無法提升教學品質與創造新奇蹟的。

接著大家聊到了中國留學生與台灣留學生的看法,留學生朋友很多的我,當然要伺機扯一下他們的後腿,哈哈!事實上經濟分配不均與教育品質本來就是成比例的問題,有錢的國小就能把孩子送出國,沒錢的連午餐費都繳不起,過去的時代也是得靠孩子覺悟,自己打拼,那是民族性,人家說"三年一輪,好壞照輪",我也是認為如此,至少,在我認識許多的留學生當中,讓我看到奢華與腐敗那一面,而有些卻因為經濟因素,每天拼死拼活要考個公費,這是多麼諷刺的對照,但我也認同努力終會成功,至於大陸與台灣的比較,我想那就不用多說了。

未來,你要比較的不是海島上的兩千三百萬人民,而是......中國加上印度那一堆你想都不敢想的競爭對手,台灣的學生們...快點覺醒吧!別人已經在挖你碗裡的飯了,你還以為你一定有飯吃嗎?不要傻了!加油吧

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5/10上課心得

這個禮拜主要都是著重在「世界是平的」的討論,還有偉堯的部落格統整和部落格提出的新議題(不過好像很多同學沒看到,所以討論起來大家好像沒那麼踴躍)

很開心看到課程的中後期,大家越來越能進入狀況,以「世界是平的」為例好了,大家提出來討論的角度都很不一樣,有的從教育面,有的從民族面,甚至是企業和經濟的角度,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反正知識就是在無限循環的激盪中產生

不過覺得有時候怪怪的一點,好像偶而會圍繞在一個無解的現象去做無限迴圈的討論,好像偶而會缺乏一股跳脫的力量,不知道~~就是少了點味道,我也說不出來,我程度太差了吧!呵呵

Well,總結回來看看大家,確實整個討論的氣氛,都比課程剛開始時好太多了,這種感覺也很棒,大概是老師領導有方吧!不過這個禮拜的作業好像比較重一點,有點吃不消,我的看法是量可以約略跟之前的「百元電腦」和「世界是平的」差不多,因為感覺這樣的量大家好像都有比較充分的準備,與其比起量多卻無法深入了解,不如深入討論來激發大家的思想與智慧,不過這是我個人習慣啦!看看就好,大家繼續加油囉!!!

2007年5月14日 星期一

訪談 Dr. Liu摘要

受訪者自我介紹
Dr. Liu
劉友梅
1999年至今
在休士頓15年
工作內容是遠程教育師資培訓、遠程教育研究報告

師資培訓的服務
最主要是教他們怎麼用WebCT
電話與電子郵件的支援,甚至是面對面解答
同時也做研究、幫助教授設計課程素材,以及評估教學素材使用性與可行性

教師在數位課程所會面臨的問題
教學環境的轉變
數位媒體的使用與設計
花更多的時間準備資料,例如聲像化
面對面可以指派學生做什麼,但線上的就必須要透過線上的工具來做分組活動
透過技術化的東西來進行合作,工具不能取代教學,只能協助與方便教學

遠距教學常常會覺得學生只有上課才會出現所造成的落寞是怎麼看待
教學方式是較自由的,所以有時候這部份是遠距教學考慮不周的地方
老師必須設計很多有趣的教學活動,讓課程豐富與有趣來吸引學生喜歡上課

在休士頓大學中透過線上或多媒體進行課程的狀況
Fully On Line約佔10%,主要是因為休士頓是教學研究大學,而不是把教學當成最重要
大部分是非同步的教學,是因為受到一些環境、設備…等問題的限制
近兩年以來,混合教學越來越發達,目前大概是一半在網上,一半面對面教學


線上課程發展的經費狀況
短期間省錢是很難的,必須要用長時間來看
網上課程要發展至少要三個時期才能完善

如果都是On Line的話,老師會擔心學生不誠實的問題以及防範方式
學習瓢竊自古以來都是存在的
藉由學校明確的規定來防範
運作過程中的方法就是透過在學校考試,必須要帶身分證來核對
沒有考試,則是將分數配分加以分散
有軟體可以進行比對,可以查出學生是否做假
WebCT也有方法可以避免,可能是利用亂數的方法選擇考題來測驗不同的學生


給一個想從事線上教學老師的建議
首先要對教學環境有所了解,就是要熟悉線上平台,這樣才能有效管理與使用
接著就是把教學內容用不一樣的教學工作來傳達
抓住學生的課堂學習就是要靠教學活動設計,這點必須要抓住學生的興趣,必須要以學生的觀點來考量,這樣才能設計出最好的與有意義的教學活動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要付什麼樣的責任呢?
學生必須積極
自己要安排行事曆
責任感是很重要的


結語:網上教學必須隨時準備變化,變化是一個發展與進步的過程


提出的問題:
Dr. liu提到要讓一堂課的線上課程完整發展也不是那個容易,要發展至少要三個時期才能完善,不知道是不是我耳背,聽到的似乎是三個「時期」,如果是的話,想請問是哪三個時期?
另外由於Dr. Liu提到了所謂線上教學必須透過線上的工具來進行分組,而不像傳統面對面式的工作指派,我想討論的是,那像我們現在作業常常需要分組,由於地域性的原因,讓我們還可以面對面討論,這樣是不是還沒完全發揮Fully On Line的精神呢?那所以像作業指派的部份,是不是有更有趣的分派方式或是合作方式呢?

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百元電腦學習沙龍

以下大概是全班同學對百元電腦的看法與問題,主要依發言順序紀錄〈智元已經按照議題主軸分類〉
義斌學長:
對於影片中所沒有談到有關維修的問題與反對的聲音。
1.維修的問題:連OLPC運送到當地都有困難,維修又該送到哪邊去呢?國家只負責購買,那維修費該從哪裡來呢?這在沒有經費的情況,是一個困難的存在。
2.有關中國反對的聲音指出,100美元可以養活一個非洲部落一年,那是否還需使用OLPC?他們每天的生活都是為了生存下去,OLPC可能只是當電燈來使用,那有其必要性嗎?這樣的情況之下,是否把金錢花費在生活上更加必要呢?這是一個值得考量的議題。


雅琇學姐:
學姐認為此案子跟開放式課程一樣,有其特殊宗旨,而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發展OLPC比較大的目的,是為了發展教育的未來,那其實未來要多久,我們不知道,只是不能不做。學姊也針對義斌學長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整個計劃中只有提到發給學生,卻沒有提到該如何去教育「教師」。是不是應該也對教師進行使用OLPC與維修方面進行一些基本的教學與訓練呢?


佩貞:
佩貞認為教育是可以改善他們生活品質的有效方法,不做行嗎?佩貞絕對持反對意見,也認為讓孩子們接受這教育計畫是非做不可。而且佩貞認為生活品質不是單單指精神層面「快樂」。 就像過去台灣四零年代,爸爸媽媽都沒錢讀書,外曾祖母還不准媽媽繼續升學,覺得女生唸那麼多書要做什麼?而爸爸也是,買書都沒錢,只好跟有錢人家借書來看,看完再還人家。邊幫家裡採茶邊讀書,所以,現在才可以讓佩貞唸到研究所還不用為錢煩惱。因此,『百元美金電腦』的教育計畫讓佩貞認為是必要的,而且教育真的很重要!!
另外一個是「灰色市場」的議題,Nicholas Negroponte提出三個方案來解決這問題:
1.讓它完全沒有市場,使其賣不了,沒人要買。
2.讓安裝到系統中的科技。
3.讓這台機器極為獨特,如果你不是孩子或教師,社會不會容忍你擁有這東西。(我個人贊成第三點,只要夠特別,一擁有反而變成罪人)
佩貞提到過去對許多弱勢團隊都展現自己的愛心,後來發現很多不肖份子利用這些弱勢團體來賺錢,讓她很傷心,但是也知道不能因為那些不肖份子而導致「愛心」喪失,最重要的是那份心!!因此,我很喜歡Nicholas Negroponte他們的那顆心,他們努力去完成,努力去杜絕「灰色市場」,就不枉費這計畫的意義了。

PS.關於最後的觀點我也覺得非常贊同,畢竟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也都不願意做善事,那這個世界會變的冷酷,也會變得讓人無法想像。


偉堯:
讓我印象深的的是偉堯舉了「不丹」為例子,一個土地狹小,人口稀少的國小,國人平均所得不到35塊美金,但卻是排行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偉堯覺得OLPC與這麼多大企業廠商合作,共同為偏遠落後的地方,以資訊科技提升的教育上努力,這是非常值得的。偉堯也提到學習有一部分是來自教學過程,冒險、好奇佔了學習很大一部分!這句話感同身受;小時候學騎腳踏車時,大人們一定是說:「多跌幾次就會了。」偉堯認為利用這方式讓學生自我去學習是很不錯的事情。
演講中灰色力量─恐怖主義、色情。講者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教育」。就如他在開場白所講的:如果你分析每個世界級的問題,和平、環境、貧窮...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一定會包括教育,甚至只需要教育就可以解決。
偉堯也提到有則新聞是關於車內電動窗夾傷孩童的事件,受傷孩童家長在媒體前覺得電動窗危險,因此改回手動搖動式的操作。偉堯也認為,科技工具帶來多數都是正面的,我們不能因為自己使用方法的錯誤就去挑毛病。
接著偉堯提到灰色市場的問題,讓我想起在街頭,有許多很可憐的孩童在賣口香糖,懇求你的幫助。偉堯認為這是一種不斷循環的社會現象;孩童被綁架,被要求街口討生活,然後被犯罪集團利用來賺錢。所以OLPC組織會想將灰色市場降低而不是消除,因為他們知道這是無法徹底消除。
我認同偉堯說的「OLPC組織會想將灰色市場降低而不是消除,因為他們知道這是無法徹底消除」,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貪婪,我想只要能有效降低灰色市場的問題,就能得到相當的效應。


博忠學長:
博忠學長提到一個正確的制度,旁邊會有很多的分支,透過不同甚至反對的想法來檢討如何減低或消除這些影響。一直以來,我們會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別的國家所需要的東西。像OLPC是用一些較宏觀的角度去給這個機會、去看世界的整體成長,對於所提供的機會是否能掌握、灰色市場的影響與成長的幅度就交由其政府、地區或村落的領導人與國家政策承擔。對於軟、硬體方面的維修問題,當然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博忠學長認為軟體上的問題是比較好處理的,硬體是比較難以解決的。另一在電力存在、硬體無損害為前題下,我們可以藉由回溯來解決這軟體上的問題,利用Recovery的功能,就能解決掉軟體上許多的狀況。最後博忠學長提到只要對的事情,去做就對了(我舉雙手贊同)。


智元:
關於灰色市場的議題,也是比較感興趣,例如台灣本來要引入淨水系統,後來卻因為政府官員收取回扣造成無法引入淨水系統,所以其實灰色市場的問題,並不僅存於OLPC上,而是許多國家、許多地方都會發生的問題,而且是相當多層面的。最後智元提出一個議題與大家討論,接著是關於數位機會中心是為了提升城鄉之間接觸數位內容的機會,如果把OLPC放到偏鄉地區,會引發什麼樣的狀況呢?

2007年5月6日 星期日

「世界是平的」觀後感

在看這段影片之前,早就耳聞這本書,真的是太有名了,我平常又喜歡翻書,不過我是沒把他看完,原諒我沒有太多時間讀這本厚厚的書,以後有時間會把他看完,不過當然知道裡面在說些什麼!

非常幸運的我,在還沒拜讀這本書之前,就曾經聽過這樣的概念「抹平的世界,也是無限商機的世界」,原因還是在於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在接受這個觀念的灌輸,這也成了我沒把這本書徹底看完的原因之ㄧ,因為每天都有活教材在我耳邊耳提面命,讓我想不知道這觀念都難。抱歉,我又離題了 = =

以下大概談談我對這部影片的看法
世界是平的這個概念,實際上早就聽過了,只是透過這本書和作者的說明,讓我了解更多細緻的地方,如果您夠細心,早會發現這抹平的世界早在我們的生活周遭發生,如果您注意過新聞,或是閱讀過一些資料,不難發現全世界的任何一個人可能都在跟你競爭同樣一份工作,或許是我碰過的工程師與拜訪過一些電子公司,常常發現這些公司已經慢慢採用一些特殊的工程師,例如是號稱程式能力最強的印度人,每次提到印度,我總會想到五六年前閱讀余秋雨的〝千年一嘆〞,還看著唏噓印度的髒亂、貧窮、落後的文字時,一眨眼的時間,翻到"世界是平的"裡面對印度的描述,讓我對印度刮目相看,當發生在週遭的事情確是這麼的鮮明,讓我確信了世界已經被抹平了,但就我對目前印度的認知,是跟書中有些許差異的,或許很多人都被印度是金磚四國之一給沖昏了頭,但事實上印度要在近幾年內崛起的機率還是很渺茫,實際情況是印度被國債控制了,尤其是美國很多大企業,幫印度蓋馬路、蓋電廠,然後印度根本還不起這些國債,就一直被美國奴役,還有那些反美的民族主義都是我們平常在一般媒體看不到的。

影片中也提到工作機會的外移,現在的企業開始思考起,怎樣的一個工作可以使得付出的支出減到最少而收穫最大;工作的外移就這樣產生。大家的立足點都變得一致,不會再受到時間和距離的阻撓,也就是說,原來也可以在家工作,就像是現在的SOHO族一樣。

跳脫出全球化的思維來看這本書,有些觀點並沒有讓我覺得很贊同。
他所說的角度有點模糊掉階級意識,實際上,這些如美國等強國仍是透過全球化在剝削這些新興國家或發展中國家。世界真的是平的嗎?其實我對作者所說的深感懷疑,而且他所講的自由化我也感到懷疑,他身處在一個強大的國家,自然會認為所有的市場都要開放競爭。但事實上如果弱小的國家無條件開放,那肯定是養虎為患,還有就是他有提 ,但很輕描淡寫的環境問題,我想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不可忽視的問題,甚至比全球化還要重要。

整本書我覺得站在一個既得利益者的立場而言是很不錯的,因為他提出警告,他告訴你要怎麼維護自己的利益,但事實上,這些強國看似給了印度等國家的人民好處,其實不也是種剝削,然後他很正當地說:這比讓他們去開計程車好。在某種程度上,我不喜歡他所要提倡的新世界,因為他不能用更客觀的角度與貧窮國家的立場去思考全球化的利弊,不過對於世界的運轉,特別是全球化這塊,我覺得有其獨特的價值。

探討議題:我們在抹平的世界中機會在哪裡呢?我們對於教育政策是否也有著作者的遠見與深慮, 當家長的是否關注到要如何培植下一代的競爭力呢? 我們該塑造甚麼樣內化的文化呢,又該有何樣的胸襟與視野來學習調適呢?

5/3上課心得

5/3的上課,我想讓很多同學都感到很有趣,同學們拼了命的討論,大家這一次也都做足了功課卯起來討論,哇!這種感覺好棒

不過相當糊塗的是,我跟智元和博忠學長應該是這堂課主持人,結果....我們忘了討論誰主持了啦!只有上課前討論百元電腦的看法而已,還好,在我跟智元互相心虛的對笑之後(當然私下偷偷傳了訊息),我率先跳出來..........把棒子丟給智元,哈哈!智元,我對不起你,不過你表現很棒ㄋㄟ,我們後面的默契也不錯唷!博忠學長,這種小事交給我們倆個小老弟,您身體不舒服要多多休息,記得看醫生喔!

上課一開始老師問了:發表文章與討論的異同處
我的看法是:
發表文章:主要是由於個人的某些觀感所提出來的,可以沒有特定主題,由發表人自訂。
討論:就事論事,針對特定議題,多人就這個特定議題提出討論,經由相互的意見讓整個議題更加圓融與完整。
說實在的,老師沒提出來,我們還真的沒想過兩者之間詳細的差別,或許應該說,心裡知道兩件事的差別是什麼,卻從來沒有用文字把他們區分開來。

再來是分組的定義
聽完大家的的意見,我發現分組可以有任何型態,包括小組長監督、一樣工作分成兩份、多人同時進行一份工作,OK!或許分組可以用任何形式存在,但我認為最終都達到分組的目的,就是多人分工合作,只是分工合作的方式不同,不是嗎? 

接著就是最轟轟烈烈的百元電腦的討論了,我想MIT如果知道大家可以討論的這麼生動,他一定也會很開心的,呵呵!我想,最棒的結論就是在最充分的討論下所產生的,看到大家充分的準備與認真的態度,我想大家都熱血澎湃起來。我自己是非常有幸,看過這有趣的發明,也曾經以目前工作的角度與政治的角度去思考過這樣的發明,不過聽到大家的討論,才知道自己遺漏的還是太多,應該要更加周全,也讓我感受到"討論"的重要。每個人的討論我節錄重點並放到我的百元電腦統整的學習沙龍中喔!在這裡就不贅述,敬請期待囉!

2007年5月2日 星期三

OLPC觀後感

事實上對OLPC的認識也好一陣子了,因為從當時MIT提出這個概念,我就注意到這個東西

去年年中更是炒得沸沸揚揚,當然,一開始對它的認識來自於他對台灣產業的貢獻

不過過去學教育的我,確實也因為聽到這個東西有了除了產業面已外其他的想法

最主要是由於,以前也曾經到偏遠地區社服過,大學時代又一直待在台東,到過很多國小

也覺得台東是教育資源比較缺乏的地區,似乎,有時候會感覺這裡的孩子是不是被遺忘了

不過我也知道,世界上有更多的國家跟地區資源比他們還要缺乏

我想,OLPC的產生,應該可以對台灣以外的貧窮國家有更大的幫助

我對OLPC最大的疑問如下:

因為會需要大量OLPC的國家目前看來多數都是貧窮國家 所以會不會因為教育經費拉不起來而導致這個計畫的失敗,我可以認同這個計畫非常的不錯,但除了技術上的設計,似乎有一些經濟上的問題更值得去注意,一台是一台塊美金,以印度為例好了,國家一年的教育經費足以申購這麼多的機器嗎?還是要分區域實施呢?另一個我覺得有趣的地方是影片中也有學者提到孩子們很多是把電腦這方便的工具拿來上色情網站,回歸到"教育的未來"中我提到的,我認為所有科技的進步只是工具,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怎麼樣讓學生正確的使用這些工具,特別是在落後國家,會不會因為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比大人來的高、工具也比大人多,造成這樣的工具讓他們更容易犯罪,因而產生一些社會問題呢?這個我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另外一個是關於灰色市場的部份,自己想了一下,到底OLPC的政策能不能奏效,這部分牽涉到兩個部份,一是要認同"知識就是力量", 二是採購的都是落後國家,這些國家有貪腐的問題,回扣問題會比先進開放國家來的嚴重一點,看執政者站在自己的利益還是民族的利益,自己利益就是回扣,民族利益就是知識就是力量,很多落後國家還在戰亂,沒有任何制度可言,錢拿去買武器戰爭都不夠了,哪還有錢撥到教育經費買OLPC,這部份是從政治面跟民族性來考量這樣的問題。

接著還有一個有趣的東西,就是電子墨水,影片中提到雙膜顯示螢幕,我對這個東西滿有興趣的,因為似乎可以當成可攜式的電子書,也相當省電,我曾經實際看過OLPC的Demo機,似乎沒注意到這樣的功能,如果老師或同學了解,是不能可以討論一下呢?

提出議題:科技的發明更重於使用者心態,OLPC的推出對落後國家或資源貧瘠地區的孩子無疑是一個又便宜又好用的工具,在提升學習工具的同時,教育方面是不是也要有些什麼樣的改變,讓學生更能了解科技與知識相互應用的力量呢?